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61(2/2)

“你兄长二人,皆属英豪,只可惜时势人。”

小儿绕膝下的场景似乎是昨天,卿卿此时哭也不敢,只怕一哭就得哭死过去。

“在下肖仲乂,豫郡泽县人氏,幸蒙当今尚书令谢大人举荐,在京师谋了官职,途经此地,忆及当年孟府二位世英名,故此诗。”

“过了方山,就是断魂坡...可要绕?”

呼延徹三人名号都不便透去,呼延徹化名木徹,称卿卿为岷州粮商之女,前往洛川拜访亲戚。

卿卿颔首应是,却说不多余的话来。

书生见呼延徹八尺,气势威武,将自己来历老老实实告知。

因她的名实难改,呼延徹索称她是孟家旁支远亲。

“对我而言,又哪有什么英豪不英豪的?我只记得...二哥嫉妒大哥受重,时常找他麻烦,他们关系似乎不好,但大哥惧内,每次被嫂家门,又非要和二哥挤一屋。”

“我二哥那时真是顽呢,他在军营里每次受大哥欺负,就先跑回家去嫂嫂那里告状,嫂嫂若责罚了大哥,大哥又拿他撒气。不过他们都是疼我的,我还记得逢年过节的,我理应随母亲去寺庙沐佛,大哥二哥会想法,合力把我偷来带我上街。”

夜里在客栈落脚,卿卿寻来和呼延徹独的机会,才问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呼延徹打量这个男,他白袍青衫,儒生装扮,袖有几补丁,不是富贵人家人,但有书童,应当是上京谋仕途的书生。

诗之人是个布衣青年,一旁的小个郎君是他书童,卿卿闻诗泣泪,那青年见了卿卿,还以为是同为孟家忠良所之人,上前询问:“姑娘也是来纪念孟家二位公的?”

来到其中一座碑前。

“不用了,我两个兄长皆命丧断魂坡,只有过了断魂坡,才是回家。”

呼延徹见他虽贫门,说起话来不卑不亢,即便赶路上京,眉宇间依旧气定神闲。

青年见呼延徹是胡人模样,又称卿卿为“小”,因胡人骁勇,边境的富贵人家常常请胡人侍卫,便以为她边境谁家的千金。

那小书童附在肖仲乂耳边不知说些什么,但肖仲乂眉疏朗,听完小厮之话反倒责:“你我一穷二白,无长,能和兄台及二位姑娘同行是福分。”

“无人念他守到最后的恩德,若不是他,我兄长也不会早早就上了断魂坡。”

除了他们,也有其他人游至此,有诗:“断魂坡下英雄冢,一门三将千字碑;白发将军送,少年意气何归。”

“我有所听闻,此人生无大志,终日月,自以为雅,才引来邺军,却在邺军攻城之日,守着鸣山负隅顽抗。”

真到了断魂坡,又是另一番景象。

断魂坡的天万里无云,羊漫坡,牧童在树下打盹儿,四月芳菲天,尽在断魂坡。

“你家里还有这等轶事。”

呼延徹知她心中所悲,将卿卿护在后:“我家小途经此地,得知孟氏一族实际,为之动故而悲戚。”

卿卿正心说告辞,呼延徹却:“我家小亦要南下,既然顺路,不若结伴而行。”

卿卿:“当年我们北雁门,此人正是雁门郡守。”

“邺人朝廷的文官大多由前祁、邺士族担任,若要推行新政,皇帝必得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