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51(2/2)

曹淑看宋袆,志在必得,给清河写了一封信,要王悦捎给他,要她合招揽宋袆,清河自是答应了,找个借,悄悄与宋玮见了一面。

王敦讨厌先帝,先帝是因他勤王而死,如果先帝有个好听的庙号,那么他王敦勤王意义何在?先帝昏聩,并不值得如此尊崇。

王导在尚书台和群臣商量定庙号的事情。王敦的儿王应来了,大煞风景的说一句,“我父亲说,如今大晋刚刚经历战,有很多事情要,庙号这事就暂且缓一缓。”

曹淑说:“也是个寂寞的人。”下贱,偏又艺双绝,必须依附靠山才能面的活下去。

国丧期间,风波不断。王导决定奋起,王敦要大权独揽,昔日心意相通的堂兄弟频频起争执。

侍女看着宋袆的背影,似乎要和江南烟雨在一起,不禁叹,“真是个人。”

王敦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登基之事刻不容缓。”

淑折了一支秋月季簪在宋袆发髻上,“姑娘还不死心么,我们所有人都回不去了,洛已死,金谷园估计成为猿猴的家,那些旧时光,都忘了吧。”

王导话音刚落,王悦,还有朝中重臣荀崧,周访等人纷纷附议,都说这个庙号好。

王导罕见的没有堂弟和侄儿面,直言说:“国家礼法不能废。祖有功,宗有德,先帝是中兴之君,怎么可能没有庙号?据历朝历代的旧典和惯例,就定下庙号为中宗。”

可是仅仅一个元皇帝还不够,还要取个庙号,尤其是开国和中兴之君,绝对不能被一个谥号就打发了,还需取一个和成就有关系的好听的庙号。

王应说:“可是太羽翼以丰,王悦是太友,太都听王悦的,听王悦的,就等于是听尚书令的。父亲,尚书令跟新皇帝牢牢的绑在一起,对我们不利。时间一长,焉知尚书令偏向新皇帝还是偏向我们……琅琊王氏的利益?我看太还有好几个弟弟,最小的才八岁,不如我们改立最小的皇,这样才好控制。”

曹淑心想,我这样,无非是乘虚而,每个人都有弱,王敦太自负了,以为一味,就能让女人效忠,其实不能代替安全

其实王敦也考虑过,立最小的有利于控制朝廷,太不好了,已经成为王导的人。可是,王敦沉片刻,说:“太是储君。”

先是为了先帝的庙号问题。先帝虽然死的憋屈,但他毕竟是大晋复国的开国之君,那么谥号就是毋庸置疑的“元皇帝”。

王应吃瘪,回去告诉父亲,王敦恼火王导和他唱对台戏,但是为了庙号这件事闹翻不值得,只得忍了,同意中宗的庙号。

王应说:“这个简单,就让他在国孝期见一个丑闻来,以不孝的名义将他废掉即可。”

王敦说:“太孝顺,人尽皆知,他这三个月衣不解带照顾‘病重’的先帝,他还把生母接到东去了,无论父母,都无可挑剔。”

这就是王导人缘好的影响力了,王敦大权独揽,但是朝臣多不服,王导只是尚书令,却都听他的。

王敦还能忍,王应要气炸了,被王导当众打脸,他面上无光,但是当着父亲的面,他又不敢说王导的不是,只得从其他方向下手,说:“父亲,我今天去尚书台的时候,尚书令和群臣正在商议太登基大典之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