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母有些懵圈,“表达啥?不表达啥啊,就是听到这个故事,觉得大家伙会听。”
没一下给太大压力,怕爹娘直接摆烂。
白淑华循循善诱,“娘,你以后可是要上镇上表演的,讲给许许多多的人听,他们听过之后要受正面熏陶的。就像我听红歌,每次我都跟着哼唱几句,还血沸腾的,也更
国了。”
她引导着说,“爹、娘,你们要讲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呢?”
白爹也附和,“肯定
听。”
搬家得有钱,想有钱就得动起来去挣。
白淑华就,“又没说现在、
上,钱可以攒起来的嘛。”
白淑华接过,“我看看。”
白淑华左耳听右耳冒,本不将大伯娘的
怪气、指桑骂槐放在心上。
反正是无能狂怒罢了。
白爹问,“大闺女,她骂你了?”
白母从来没怕过这个大嫂,只不过有时候比较懒,“大嫂说啥呢,我也是为了娘好,再说我咋端着了,大嫂是不是神不好。”
“爹、娘,这故事是你们自己想的还是在报纸上看的或是听的?”
十月,离秋收就不远了。
这是个吃绝的故事,别说,写的真不赖,她都想将那
人家全
踹死,太不是人了。
白淑华怀疑是因为两人懒得打架。
白淑华心,这难
就是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
于生活。
她怕有了步,爹娘就满足了,然后躺平了。
白母也停了脚步,扭过,“大嫂这是不服气啊,你有能耐也让大队长给你换个工啊,我不酸也不
红!在外边没能耐,就会对家人唧唧歪歪,窝里横!”
白母毫不在意,“让她骂呗,反正不会少块。她也就敢偷么嘀咕,都不敢往我
上安。”
第二十二章 她还呢
这也不妨碍白淑华趁机给爹娘洗脑。“爹、娘,大娘又ge(三声)那儿骂骂咧咧呢。”
这才是她的目的。
这个家没了她怕是得散。
好在白爹哄得住白母,两人空余的时间都腻歪在一起搞创作呢,没人搭理白大伯娘。
白淑华摇,“没,对号
座的话应该是我娘。”
“可我读完了这个故事,想的却是必须有个儿,这样就不会被吃绝
了。”
“有的人得了济(得势),
睛就瞥到了天上,可别哪天摔下来,摔不死她!……”
白大伯娘估计是觉得吃亏了,就开始作了。
白大伯娘扭着腰走了,只不过嘴没闭上,“人家有啥累的,跟小娃抢打猪草的活呢。”
白母回答,“听的,真事儿!就是苗圃的,你爹稍微改了改。”
怕爹娘不懂,她还用自己举了个例。
自从大前天白母怼了白大伯娘,说了一句“窝里横”,两人差动手撕起来,被白
和白爹他们拦住了。
白不愿意
俩儿媳妇的官司,也懒得听她们吵吵,就开
撵人,“得了,得了,我不听了,都回各家吧,不累啊。”
她看得很认真,也很快。
剧透呢,这可是闺女说了又说的,连“剧透”这个词都是闺女教她的。“娘,明个就讲完了,我要是现在告诉你,你明个听的就没劲(意思)了。”
不过这个故事还是需要改改的。
必须给他们再立个目标。
“爹、娘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没?”白淑华也不听他们的回答,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将这个寓言故事给讲了,“等咱们家有钱了,还是搬家吧。”
将本递了过来,颇有些显摆的心思。
白爹不太想谈房的事了,赶
转移话题,“大闺女你看看这个故事我和你娘编得咋样。”
白大伯娘“呦~”了一声,“三弟妹啊,咋还和家里人端起来了。娘问了你就说呗,咋滴还能丢钱啊。”
白爹一脸“这也太难了”的表情,“盖房可不是小事,得不少钱呢。”
而且上次白母没吃亏,所以白爹娘才会这么好脾气。
“她就是得了红病。”白母语气中忍不住带了
小骄傲,“后天我就要去镇上彩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