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说句你们不听的话,我大汉本就是一帮泥
打了天下,除却留侯与后来归降陛下的几位功臣,又有几人家世显赫,家中
仆成群?”
“是啊,娘娘,百姓连大字都不识几个,如何能当官议政?”
“看来你们还记得这句话。”
“丞相的确言之有理。”
“他的可曾影响他的排兵布阵?”
吕后有些意外。
“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学识?”
信念,本着王侯将相宁有
乎的信念,他们约法三章,与民秋毫不犯,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项羽,也终于将九州天下
收于手。
“吃不饱穿不便代表没有学识吗?也未必。”
张良开,吕后顺着他的话往下说,“莫说
仆成群了,只怕更多的是连肚
都吃不饱,可这又影响到你们什么了?你们不一样跟随陛下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吕后的二哥吕释之见有人赞同吕后的话,这才敢开,“百姓之中不乏能人之士,若能将那些人收拢朝堂,为国所用,对百姓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张良眉微动。
这位大汉丞相素来左右逢源不溜秋,莫说在大臣与她之间了,就连她与陛下之间他都是四平八稳的,从不偏向任何一人,且
格比较保守,在事情没有
成效之前,他不可能表态,今日怎突然改了
,在科举制度上支持她?
“正是这个理。”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句话,如果没有民心所支持,他们本不可能战胜项羽,更不可能打下汉家江山,也正是因为如此,王侯将相宁有
乎才不可否认。
“陛下临行前将国事托付您与娘娘,可不是让您万事都由着娘娘的。”
张良皱眉列,“这些人哪个
显贵?哪个在跟随陛下之前便能吃得饱穿得
?”
“臣并非阻止娘娘推行新法,而是……而是百姓民智未开啊!”
“建成侯言之有理。”
萧何微拱手,“而今大汉坐拥九州四海,地域何其辽阔,若只靠我们这些官员来治理,怕是不够的,倒不如在百姓之中择优而录,以百姓治百姓,兴许会有乎意料的结果。”
——凭什么他们九死一生才能换来的东西,后人动动嘴就能获得?
大臣们的声音一声盖过一声,萧何犹豫片刻,列说
,“依老臣之见,当务之急应是轻徭薄税,与民休养生息,待百姓吃饱穿
之后,再提科举制度仍是不迟啊!”
“……”
“咱们都是从百姓里走来的,瞧不起他们就是瞧不起自己。”
“娘娘的当务之急是让百姓吃饱肚,而不是让他们学着当官。”
——那是他们的立国本,更是天下民心所向。
“娘娘纵然想推行科举,也该这般——”
其他大臣脸微变。
“丞相说得好听,可这九州天下的百姓也只了我们这群人,可见战将与能臣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的,更不是所有百姓都
备的东西。”
简直词夺理!
可,科举若开,便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当官的可能,他们跟随陛下生
死换来的荣华富贵又算什么?
众大臣连忙跟着附和,“丞相此话甚是有理。”
大臣们围攻萧何。
“娘娘,百姓不止民智未开,温饱问题更不曾解决。”
当然,也有那些格豪迈的,心思浅,容易被说动,听完吕后的话,觉得她的话很有
理,大大咧咧选择支持吕后,“娘娘说得是,咱们不能因为百姓家境贫寒就瞧不起百姓。”
吕后敛着衣袖,挑眉瞧了一低
垂眸的萧何,“但九州百姓皆吃不饱穿不
吗?只怕未必。”
“不错。他们连公告都看不懂,又如何能科举考试?”
“淮侯不易,那绛侯呢?舞
侯呢?又或者说梁王彭越?”
“娘娘,寻常人岂能与淮侯相较?”
吕后打断大臣的话,“而淮侯的
又如何?是贵族之后,还是富甲一方?”
“丞相万万不可。”
——世上能有几个淮侯!
吕后颔首,似是颇为满意,“既然记得,又为何阻挡我推行科举制度?”
“论打仗,论功劳,在座之卿何人能与淮侯相较?”
被吕后当众掀老底,众臣们脸上有些不自在。
大臣被噎得一窒。
萧何乃百官之首,与他们向来同心同德,可今天却突然支持吕后,对他们来讲无疑是一背叛。
大臣不屈不挠,“华夏千年历史,也只了一个淮
侯,娘娘想在九州再寻一个淮
侯,只怕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