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只是你一定要有分寸,若有难,一定要早早告诉母皇。东国太
那边,母皇也会多多去敲打的。你万不要寄予过多的希望,要知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明白吗?更何况是
人所难之事。”女皇
,“正如之前母皇和你讨论的,你也该
朝参与政事了。明日起,以后的早朝,你都要在母皇
边。多听多看,才能增长见识,纸上得来终觉浅,你此前一直称病避祸,比起历代皇太女已经是
朝太晚了,母皇十岁那年,太上皇便让母皇参与政事了。就因为比别人晚得多,你才更要勤勉于政,懒睡的
病该改了,以后寅时前,你要到母皇这来,可听明白了?”
总有一天,她要学会让她的母皇放手的。正因为要让她放手,凤莹才要学会展现自己的能力,让女皇相信她能将事情得很好,告诉她,她不再是她想象中那个不谙世事的小丫
了。
“母皇信你。你的确该学着怎么当一个储君,学着以后如何当一位优秀的女皇了,但母皇希望你能从更小一的事
起……”
女皇终于被她逗笑了,她咳嗽两声,慈地说:“傻孩
。你能让东国将那关税降上一成便算是难得的功劳了,吞并东国,对你,乃至于对当前的我国来说,都是异想天开的事呢。就算有机会,也要等上几十年。”
这一次,凤莹很持,她说:“母皇,儿臣
有异
生便已是既定事实,这么多年来,母皇的勤政已经足以证明,这所谓的‘不祥之兆’不过是无稽之谈不是吗?既然母皇都未曾受到影响,在所谓‘不祥之兆’的传言中只有寥寥数语描述的儿臣,又能因为
有异,受到什么影响呢?因此,即便让人传
去些
言蜚语,请母皇相信,儿臣也能
理好的。既然不会有影响,所谓的落人话柄就不足为虑,此乃其一。其二,儿臣在与东国太
的接
中,无意中得知了一个足以关乎他生死的‘秘密’,也就是说,恰恰相反,是他有一个关键的把柄在儿臣的手上,儿臣能保证他即便回国后,也能足够听话。
是什么,儿臣不便多说,只是儿臣保证,这并非是一个为了男女之情所说的谎话,母皇你愿意相信儿臣吗?”
女皇一直耐心听着她的话,她缓缓说:“……你难得这样不愿意听母皇的话,非要持自己的想法。母皇并不是不信任你……”
幸好,她已经帮女儿选好了合适的人选,希望那个她心挑选的好男孩,能
藉情路坎坷的女儿,早日为她添个白白胖胖的孙女,让久无新人的皇
重新变得
闹
庆起来。
女皇看起来和任何一个不知该如何应对叛逆儿女,反复斟酌字句想要把孩劝回
的母亲一样,若有若无叹了
气。
偏偏那边女皇还在絮絮叨叨:“朝议政是刻不容缓的事,你的婚事也是,该提上议程了,到你这个年纪,有个一女半儿的,后继有人,也更利于你坐上皇位……那陆望君是未来的昆仑宗宗主,是要主持整个昆仑宗的,你万万莫要再想着他,这龙华与你有了肌肤之亲,但你既然要扶持他当东国的皇帝,便只能当
姻缘,还是少生事端的好!”
一听要上早朝,凤莹脸上的笑容便可见一滞,尤其听到寅时前就要来,算上梳洗穿
,更不知几
就要起
……她一盘算,已经满脸苦
,半
也不愿意听下去了。
所以许多事,她只能瞒着女皇,若是女皇得知女在江湖中的好名声……或是随便哪一件她
过的大事,都足以让这位母亲心脏承受不住。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女皇越说越觉得不妙:怎么自家女儿净是看上这些家世“有问题”的男呢?可怜她年纪轻轻,好不容易喜
两个男
,却都注定要无疾而终……
凤莹笑了,她故意俏地眨眨
,模仿女皇担忧的语气说:“而不是——一上来就盯着如何吞并东国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吗?母皇。”
但既然是母女,都说母女连心,有些事凤莹也不想一直瞒着自己的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