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司马家的异类司马乂(2/2)

皇甫商的万余人却不是张方的对手,一战即败,张方一度攻城内大掠,死者无计。司乂在北面得胜之后,又奉晋惠帝回兵西面来战张方。在那个时代,皇帝的符号还是很有威力的,张方的士兵远远望见晋惠帝仪仗整肃的乘舆,十分害怕,顿无战心,纷纷退走。张方虽残暴嗜杀,也无法控制局面,只好退兵,不战而亡五千余人。但张方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其不意的兵法要领,他在兵败之后不退反至洛仅七里,筑起营垒数重,又从资丰盛的关中运来谷禀粮草,形成长期围城之势,司乂没想到张方会有这样一手,仓促战突围,不胜,战局遂陷僵持。

此时,洛城内的朝臣们商议,认为司乂与司颖是亲兄弟,可以黄河为界,分陕而居,d王居邺在北,长沙王居宛在南,二王同心,夹辅朝廷。司乂毕竟兵力少,希望和解,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司乂遣中书令王衍前往游说司颖退兵,并写信给司颖,称“卿宜还镇,以宁四海,令宗族无羞,孙之福也。如其不然,念骨分裂之痛,故复遣书。”这封信虽然说的是和解退兵,但气还是很,甚至带有威胁嘲讽的吻。

乂掌权之始,洛城内外就有童谣传称:“草木萌芽杀长沙。”司乂于太安二年(303年)七月杀齐王司冏而掌权,童谣的意思是说司乂掌权到明年天草木萌芽的时候就会被杀。果然,司乂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被捕,二十七日遇害,全如童谣所言。

在八王之的八王之中,论个人素质,司乂应该是最好的。他知兵法,懂军事,能打仗,又没有野心,重义守节,但在司颖、司颙两个野心家的夹击之下,司乂无法掌控局面,他所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也只是和司颖、司颙一样徒增国家的混而已,所以仍要忝于八王之列,背上万世恶名。难怪《晋书》哀叹:“长沙奉国,始终靡慝;功亏一篑,奄罹残贼。”

颖也不示弱,他回信给司乂说:“今武士百万,良将锐猛,要当与兄整顿海内。若能从太尉(指司颙)之命,斩商等首,投戈退让,自求多福,颖亦自归鄴都,与兄同之。奉览来告,缅然慷慨。慎哉大兄,退也!”司颖要求司乂先将皇甫商等人斩首,然后解除武装,“投戈退让”,才能罢兵。这些条件是司乂不能答应的,和解破裂。走至这一步,就只有生与死才能解开两兄弟之间的心结了。

越当然害怕司乂再,他想杀掉司乂,但手里无兵,又怕被人议论,就想一条借刀杀人的计策,他派人把司乂被囚禁在金墉城的消息告诉张方,张方果然到金墉城把司乂抓走,带到营中活活烧死。

颖纠集余兵与司乂再战,双方死伤十余万,但河北毕竟兵力盛,后援继至,而司乂却只有洛一座孤城,加上张方采取围城之势,洛城内,粮日窘。但司乂打仗很了得,在资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多次战胜河北、关中联军,斩获甚多,再加上司乂平时优待将士,很得军心,队情绪稳定,没有发生变。而且,司乂在最危急的时刻也没有对朝廷失礼,该供给晋惠帝的待遇一概不缺,这一也让他收得不少朝臣之心。以至于张方都到克城无望,已打算撤兵回长安。

起兵杀向洛。司颙以大将张方为都督,率兵七万,函谷关,东。司颖则亲自率领邺城镇兵屯朝歌,以平原内史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将军牵秀、中护军石超等二十余万之众,南下洛

但以东海王司越为首的一群宗室看到司乂兵力太少、难成气候,早已打起将司卖以换取政治利益的算盘。司越收买了在殿中宿卫的禁军将领,在一天夜里突然将司乂收捕起来,司越则上奏,下诏罢免了司乂的一应官职,关押于金墉城。同时开城迎司颖、张方城。本来,司乂的将们看到洛将破,才倒向司越的,开城之后,他们看到司颖、张方的队其实也是濒临崩溃的残兵败将,没有想像的那么,一下后悔起来,那些禁军将领,又开始谋划将司乂劫,与司颖、张方再战。

乂自幼领兵,晓畅军事,在打仗方面,他自然不肯示弱。他下诏自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奉晋惠帝亲率六军城迎战。司乂分析形势,认为北面的司颖是主力,于是奉晋惠帝屯兵洛的河桥,阻北兵城,另遣皇甫商帅万人拒张方。司乂与司颖派的陆机等诸将战于建门,司将王瑚率数千骑兵,系戟于,在阵前发动突击,大败司颖的将军咸。而陆机是吴人,以将为都督,本无法有效地指挥王粹、石超等河北兵将,咸一败,诸军大,陆机不能制止,只得退往七里涧,一路上死者如积,涧为之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