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同志,你问的那人我知,他是孙主任的弟弟,只是他不姓孙。至于其他事,孙主任不曾告诉你的事,我也不方便说吧。”
“还有什么好看的,别给自己添麻烦。”
夏莹扑枕而泣,声嘶力竭。
“小黄,你这个时候还来什么啊。”孙瓴气息微弱。
夜来明月古犹今。
这十年的生活,像一场戏,他本就是唱戏的人,却一遭被戏给迷住了。过往的戏,都是才
佳人,不得善终,豪侠义士,成烟成土,,他既一早知
结局,怎么还会投
其中。他只愿当个说书的外人。
有话说:猫来穷,狗来富。何况猫和她这么不对,不养也是好事。
孙瓴了个“笑”的表情,微微
。
若这是梦,他愿长眠不醒。
孙瓴笑而终,夏莹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涕泪直
。
“两个。孙主任没告诉过你?”
夏莹坐在椅上,直起
,靠着椅背。复有低下
去,轻声问:“上次大罗天那人,是之前我在戏园
看到的那个吗?”
“孙主任,我只是想来看看你。”
“那是自然,有劳了。”夏莹笑盈盈的送他门。聪颖如他,自然揣测的
几分端倪。
忍了忍,还是没忍住,问“黄同志,你可知
孙瓴的弟弟?”
孙瓴转看他。微微
。
期间家里也没人走动,小将们看人半只脚踏棺材里了,也觉着没劲,去
他人来批斗。倒是小
小黄来过。饶是孙瓴也没想到他会来看病重的自己,他无权无势,还
着“黑五类”的大帽
。他竟是不怕。
夏莹还想再问什么,孙瓴却摇转向了另一边。过了一阵传来了轻浅的鼾声。已是沉
了自己的梦乡。
夏莹继续轻声问“那人是你弟弟吗?”
“孙瓴,觉着好一些了吗?”夏莹端茶递侍奉左右。
镜清,再见。
二十年繁华皆成空。唯剩一
月。
“你吞吞吐吐的,想问什么?”孙瓴问他。
一九七五年.
人死如灯灭,万般随云烟。
夏莹为他理了理发。他初见他时,他是那样潇洒超脱。现在虽然消瘦了,在他
中,他却是英
不减分毫,依旧能让自己为之倾倒,只要是这个人,什么样自己都喜
。
孙瓴后凄凉。他们还不放过他,要夏莹
尸骨继续斗。夏莹拦不住,只是悄悄的一路尾随着他们。国人讲究
土为安,他怎样也不能
睁睁的看着他落到个无人收尸的下场,哪怕不是全尸。
两人闲谈了一阵,孙瓴就睡着了,小黄起告辞。夏莹送他
门。
“孙主任,我都这幅模样了,还怕什么麻烦啊。”说着苦笑声。
“你想吃什么?”
黄目乾脑里一转,孙家的人大都安全转移了。留下的不会是姓孙的,当年孙主任宅
里确实是住着一个“弟弟”,只是什么来
也没人去打探。他分外留心,也曾偶遇过二人,才记得。
夏日炎炎。
他和黄目乾攀谈中得知,小黄这些年的日也不好过,因为“特务”的案
被记了一笔。这场运动中,他不单是曾供职国民党,还被翻
有“前科”。这一闹,腰也折了,
也瘸了。
回屋呆了一阵,看孙瓴转悠悠的又醒了,他睡得浅,稍有动静就难以眠。孙瓴看夏莹在面前瞎晃悠,开
说话,他
声沙哑,难以成调。夏莹只有凑前听才听得清。
“他说过,说他们去了台湾。可是我见着一个,却是在这儿。就前些日。”
“他有几个弟弟啊?”
这日天儿正好。这屋西晒,夏莹找了破草席挡在窗
,怕晒着孙瓴。
“说的也是。”孙瓴也跟着笑了。他原先一向是不喜小黄的,这人被局里的人称作“黄泥鳅”可见他为人
世的风格。只是“日久见人心”这话真不假。这么多年来,不怕牵连还有往来的,竟只有他。
镜清就是孙瓴心中的一刺,刺
去痛,
来更痛,只有不去碰它,才是最佳。时间长了,就化到了一腔心血里
去了。他不愿提,不愿想,却也忘不了。
孙瓴摇摇,他形如枯槁,已经病的说不
话了。
孙瓴,夏莹知
他在安
他。
夏莹一直坐在床边。整夜整夜的盯着他,不舍得睡。
孙瓴慢慢的合上。往事之于他,像隔着层纱,碰不到,摸不到,看不清,辨不明,不真实,听说人快要死前,回忆会一幕幕重演,像一场梦中之梦。
孙瓴的神越来越涣散。他看着夏莹,又不像看着他。夏莹不知他在想谁,他宁愿认为他想的是自己,看的是自己。对。他
中倒影的确实自己无疑。
孙瓴早已卧病不起。
而今,这如梦似幻的十年,这包心血的十年,这梦寐以求的十年,都是他不敢想,不敢奢望的,在他最落魄,最不堪的时候,有人给了他最温
,最
实的依靠。哪怕是崔莺莺,杜丽娘,也难述他的血泪苦果,难言那郁结于心。
“哪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