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起于老
,传于庄
,其
心思想,就是让我们不要成为君
,要学会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孟
讲成为圣人,庄
就说成为俗人,儒家信仰圣人,
家则厌恶圣人,庄
说,我就喜
个俗人,就想要放纵自我,人生来苦难,为什么不能活的轻松一些呢?如何能将痛苦的人生变得快乐,这个就是
家的
髓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于是“立德,立功,立言”,就成为了圣人的唯一标准,不过坦白来讲,儒家有些说大话,不切实际,不肯实
,但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我们所信仰的民族意识,就是源于儒家这
舍己为人的心态
一开始,庄还说儒家就是
德的
隶,把名声看的太过重要,这个叫
“执念”,到了后来,就直接撕破了脸
,说儒家就是假仁假义,什么仁
,什么礼制,已经变成了统治者的武
,每个人都追求名声,那就要
现争抢,到
来始终有人得不到名声,于是就
现了烦恼,当我们推崇读书时,总有人读不懂书,推崇
女时,总有人得不到
女,还有推崇富,但总要有人穷,推崇德,但总要有人无德,其实可以理解为是我们今天的内卷,庄
就是诸
百家中的“躺平学大师”
虽然它们的切不同,但却殊途同归,都是在以“人”为
心,探讨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但说到底儒家和家终究只是工
罢了,人利用工
来达到更加完善的自己,而不是被工
所束缚
再来看看家,儒家让人不要
禽兽,而庄
却喜
与禽兽为伍
儒家倡导“有为”,希望每个人都要成为君,有为的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但
家却倡导“无为”,认为无为就是无不为,这个自然运转的世界不需要你有为。儒家是站在人的角度看世界,通篇都是人应该如何,人应该怎么怎么样,但
家却站在
的角度看世界,是一
世俗的观念,这个就是儒
的对立关系。儒家
的是加法,让自己学会什么,成为什么,不断地提
自己;
家
的是减法,叫
:“为
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果再
一步就会发现,儒家讲的是拿得起,要承担
大的责任,而
家讲的是放得下,要追求个
的本
我们常讲太极“刚柔并济”,儒家就是外刚内柔,表面,却内心柔
,看起来
大,却最容易被腐蚀,所以历史上,儒家盛行不久后,势必要迎来困局。
家是外柔内刚,表面弱小,却内心
大,看起来柔弱不堪,内在却霸气十足,所以每当
家接
时,总能够
极必反、摆脱困局,这个就是“反者
之动”的规则
从这里可以看,儒家和
家有着严重的对立关系,儒家倡导“仁”,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相互关
,但
家倡导不仁,认为只要
现关
,就会
现偏
,这个就是不公平的来源,故《
德经》开篇就是:天地不仁以万
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