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章 一回合谁输谁赢(下)(2/2)

可世人毕竟轻视商贾之事,王三郎怕弟弟误会,忙:“四弟没去过南昌府,不晓得那是什么地方。那里的人都长着富贵,不拘什么份地位,稍清寒,就要受人轻鄙。大说了,既是人人都借着银钱之势待人,那她只借势的,绝不要被人小瞧了去。”

实际上并非只有南昌一地,时下民风如此,两姓婚姻更是“男计奁资,女索聘财”,连那层遮羞布都不要了。

王容娘没有立时就走,而是正对弟弟:“这才见了一日,即便你想要与四郎好兄弟,也要看些日方妥当。万一……”接下来的话,她有些说不下去。

不过是换个丫鬟,换旁人,王杨氏也不放在心上,可这红袖却是她厌的。

没想到,才过了半日,事情就成了这个样

痴心里正想着旁的事,很领王容娘的情,起别,回耦院去了。

王容娘一个未及笄的小姑娘,随允诺给兄弟的销就是百八十两,如何不让人侧目。

*

王三郎忙:“四郎在外生活这么多年,本就是家里亏待了他,对待他好是应当的。没见面时,我还担心他会不会怨恨家人,可他乖乖巧巧的,一句埋怨的话都没说,越发让人生疼。”说到这里,面羞愧。

王杨氏心疼儿,哪里会任由小丫勾坏?借着庶回家,将红袖派到耦院,也是想要断了张嬷嬷祖孙的念想。

*

王三郎望向王容娘的神,已经满是崇拜。

正德年间,天下发生的最大的事,就是宁王造反,宁藩所在,就在南昌。

耦院卧房,痴盘坐在床上,低声自言自语:“南昌府,宁王……”

王杨氏冷笑:“明知我不喜,还往三郎跟前凑,不过是仗着老太太的势。我倒是要看看,她能仗势到几时……”

说话间,瞧着痴老晃神,王容娘以为是乏了,便:“往后亲近地日还多,不在这一日两日,四郎既乏了,就先回去歇着。”

想到这里,痴不由暗暗庆幸。幸好自己这老爹识时务,懂得取舍,否则真要牵扯到宁王造反中,自己就成了逆臣之,别说旁的,能不能保全命都两说……

这一章,补昨天的,吼吼求推荐票!!!

王容娘:“老气横秋,你小小年纪,见过几个闺阁女儿?”

说笑几句,弟之间到底多了熟稔,不似早先的生疏客气。

折腾下来,手上银钱也有几个。若是四郎赶上手,只同我开。多了我不敢说,百八十两拿去零是有的。只是话说在前,需用在正经;若是敢拿去不学好,辱了门风,不用禀父亲母亲,我直接便使人拿板教训你!”说到最后,已是横眉竖目,添了几分凛冽。

养了个滴滴的孙女,地送府,为的不过是三郎屋里人的位置。

她对行事不卑不亢的庶弟,尽有些看不透,可心里也生不厌来,反而隐隐地认可这个弟弟还算乖巧。

王容娘叹气:“留四郎在老家,是早年长辈的决定,又你何事?”

自己这探郎老爹,放弃从三品位,毅然辞官还乡,显然另有隐情。

要知,天下承平许久,地方民生安定,一石粮也不过是几百文,换成银五、六钱,良田一亩也不过七、八两银

他尽早先山居,可也晓得现下是正德年间。

原来在晚饭后,王三郎悄悄对王杨氏回了拿丫鬟换人之事。红袖受伤本是因他而起,他当然不好将事情推到上,便说自己见耦院服侍人手,将小穗送过弟弟使唤;又说红袖虽是家生,可早时在外,没有当过差,在弟弟大丫鬟未必妥当,才送了兰草过去,换了两人差事。

红袖的祖母张嬷嬷是老太太当年陪嫁丫了人后也一直在老太太边当差,仗着老太太的脸上,连她这个当家太太早年也受过那老的气。

痴怎会挑剔王容娘行事“不合规矩”,反而很佩服小姑娘的魄力,真心:“大好厉害,比寻常闺阁女儿可是太多。”

痴这回,真是惊诧不已。

许嬷嬷在旁咬牙:“这小货,也不撒泡照照,就那狐媚样,哪里在三少爷跟前侍候?没的脏了三少爷的屋。”

想起下午在耦院时红袖那滴滴模样,连自家老爷都忍不住看了两,王杨氏便觉得心肝疼。

王三郎闻言,附和。

主院正房稍间,王杨氏面沉如,坐在罗汉塌上。

王三郎不自觉地:“我是长兄……”

许嬷嬷低声回了晚饭前王三郎亲自带了两个丫鬟换下红袖之事,满脸愤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