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八章 十分家产献三分(求推荐票)(2/2)

想着这六、七十两银就要飞了,十老太爷只觉得心肝疼,刚想要开反对,就听族长接着说:“既是外九房择,对外八房与外十房总要予以几补。祖屋不论,良田十二亩,市价银九十两,可折银十份,与族中、外八房、外十房各一份,剩下任由七分嗣与在室女均分。”

五老太爷今年值,掌族中租谷钱粮事务。

八老太爷与十老太爷闻言,脸都有些不好看。八老太爷不满的是,宗房越过他们手旁支事务;十老太爷则是舍不得那十二亩良田。

他打听的清清楚楚,外九房共有十二亩地,其中良田两亩、中田十亩。即便外九房招赘,嗣与顺娘夫妇平分家产,也能剩下六亩地。照上田十两一亩、中田七两一亩计,六亩地就是四十五两银

可外十房的家风实在是不好恭维,从爷爷到孙,都是好吃懒之辈。不仅将家底折腾个光,外东一扒拉、西一扒拉的欠债不知有多少。阖家上下,除了三老爷为人老实些,在内三房讨了个差事外,其他人都游手好闲,在城里帮闲。

掏银的果然不是王宁氏,而是宗房长孙王珍。

剩下两个钱袋,王老太爷依次打开,每个钱袋装的也是九两银,命王珍递给八老太爷与十老太爷。

可惜的是,不他还想要折腾什么,都已经来不及,因为银不是那么好拿的。拿了银,就要在嗣的公证书上签字画押。那上面,可是清清楚楚地写着,这次外九房择嗣,已经知会同服外八房、外十房,取得谅解。如今嗣既定,外八房、外十房日后不得就承嗣之事再提异议。

八老太爷开始不肯收,众人再三相劝,才红着老脸接下钱袋;十老太爷的吃相则有些难看,地握着钱袋后,望向王宁氏与痴的目光依旧不善,不知在寻思什么。

这两个老太爷与王宁氏之夫同祖,若是以“应继”立,外九房的嗣人选本当从这两家孙中选。

当老族长撂下笔时,会不到王青洪父情断的伤,反而像是放下了什么,心里一下松快起来。

王宁氏清白了一辈,怎么会要外十房的孩嗣孙?

朝廷的律法上,对于立嗣,也是以主家心意为主。

十老太爷晓得大势已去,狠狠抓着钱袋,咬牙在继文书见证人的地方,署了自己的大名。

等王珍带来,王老太爷吩咐两人侍立在旁,开说了外九房选定嗣孙,是内十二房房主的庶王瑾。

虽说银钱不多,可这是正经的族务,五老太爷郑重地接下,又望向负责记账的十一老太爷。十一老太爷,示意会记下这一笔。

在他的名下,会注明“庶长瑾,生母崔氏,继同族青洲为”。

可是照世情规矩,王宁氏若是放弃“应继”,以“继”选嗣,就当从家产中分分给那两房,也有消弭怨恨,取家和万事兴之意。还要分一分给族中,充作公产。毕竟,她若是不择嗣的话,照规矩外九房家产除了在室女预留的一份,剩下的一半要归族中。

个被老祖母与依赖的嗣,果然比个家人嫌弃的庶,心里要舒坦的多……

他的儿,标在自己名下,正式族谱的日,也是与自己断了父名分的日

王青洪面上极力保持着淡定从容,可是看到王老太爷铺开族谱,执笔的时候,心下也不禁跟了一颤。

这正合了时下规矩,即便十老太爷心有不满,也只能冷哼一声,望向王宁氏满脸不善。外九房连一副嫁妆都置办不齐,还能有余银?他才不信王宁氏能掏二十七两银

王老太爷捡起一个,当中打开,里面是三锭元宝,一大两小,正是九两之数。他:“外九房现下无现银,这三份银钱从宗房借贷,这一份九两当族产。”说罢,将钱袋递给王珍,示意他送到五老太爷跟前。

外八房孙辈中只有两个男丁,日过得又比外九房富足,自然舍不得将孙继;外十房三八孙,他们家老太爷倒是不得分个孙去外九房。

要是个无权无势的族人,说不定外十房还能凭借着人多势众,行“应继”;可王宁氏是朝廷旌表过的节妇,连族长都客气相待,谁人敢她?

还有外九房的宅,大大小小拢共十来间,即便屋破旧些,也能值个五、六十两。二一添作五,也是二三十两。

房与十一房房长,外房面的除了外九房的王宁氏,还有外八房、外十房。

对内房太爷来说,这旁支族人的事,不过是看个闹,唯一好奇的是王青洪怎么舍得将庶过继去?即便是庶,长大这么大也不容易,看着孩齐齐整整,也没有可憎之,毕竟十二房嗣本就不茂。

继之事既无异议,剩下的就是谱。

他举着一个托盘,上面放了几个钱袋,送到王老太爷跟前。

十老太爷即便心不甘情不愿,可也晓得自己开反对,涉及宗房与十二房,也不会有族人站在他这边。再说,这承继过程中,并无半不合规矩之,即便闹到衙门里,自己也立不住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