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 沉重的衣钵(2/2)

要是两人一对一单挑,武宗还真有希望获胜,要说比较智谋,十个武宗也不是宁王的对手。

周文杰仔细端详那方砚台,却没发现什么,嘀咕:“这砚台有甚古怪的?”

“我可没这份野心,只是认为,学理学也未必就一定整天和尚面,那也太无趣啦。”

况钟随后吩咐家人,大门闭,今日不接诊,如有急重症上门求医的,他可以诊。

静了片刻,周文杰又说到:“况且,你那天说的王守仁平叛的故事是不是没有讲完?”

“那就好,我只是不想你以后变成那样,想跟你说话都没法讲了。”周文杰重新笑脸。

说白了,王守仁平叛成功是靠他的智谋无双。宁王是碰到对手了。不然的话,或许燕王朱棣京师的故事又要重演了。

“这就是的代价,好好享受吧。”

周文杰听得了神,嘴张得大大的,都快来了。

况且没心思跟他斗嘴,不怎么不情愿,还是得看下去,几页过后,他就适应了,不是去记住这些文字的记忆,而是用照相式记忆,来把整篇整篇的文字刻印在脑里,这方面他很拿手。

“嗯,在这方面你可比你哥多了。”

此外任谁上门拜访,一律推掉,只需说没空,不必向里传。

武宗在京师闻报后却是大喜,终于有一显手的机会了。他倒是不慌不忙,他老人家的惯例,先是给自己降格理,封自己为总兵官,率领锐边关官军征。在半路上就接到王守仁已生俘宁王、平叛成功的消息。

“王守仁平叛固然神妙无方,可我最喜你讲的,武宗皇上跟王守仁捉迷藏的事,真是好笑极了,那是真的吗?”

好啊,我要吃刘妈的梅菜蒸。”周文杰嘻嘻笑

“有一项比他的就行。”周文杰有自知之明,他知在学识方面,这辈恐怕无法跟哥哥比肩了。

“真同情你,多给自己准备些疼药吧,好在你家开药房,自己抓药即可材。”

“不会吧,这是理学语录啊。老夫收你门生,难要传你这些。”周文杰没看砚台的名堂,就凑过来看手卷,倒是一下看明白了。

孰料恰好赶上王守仁巡抚赣西,当时事不测,人人恐慌,江南还真有落到宁王手里的危险,王守仁只调集一些战斗力很低的府兵,人数、士气都居劣势,他却如陈平一般,七奇策,得宁王转向,然后突袭南昌,一举生俘宁王。此时距宁王造反始一月有余。

武德年间,分封南昌的宁王造反,天时地利都不错,可惜没得到这个人和,宁王准备数十年,一切就绪,稳拟一举义旗,天下风靡,至少长江以南的半江山可得。

史书很厚,把王守仁平叛的功绩比作再造大唐的郭仪。相较之下,王守仁又比郭明许多。

“其实我只是喜里的梅菜,还是你家的得好吃!”

说完,就让两人捧着东西回况且屋里去了。

况钟不理会他们哥俩斗嘴,对况且:“老夫送的东西你且小心收藏好,尤其那方砚台不要用,只是收藏吧,那幅手卷倒是要仔细琢磨一番,下次见面说不定会考你。”

“有可能。”况且也有些疼了。他最怕读的就是朱语类、明心学语录这些,陈白沙语录显然跟那些差不多。

“哎,我说况且,要是真学到像老夫那样天天半死不活的,我看这门生还是别的好。”周文杰转而又真心同情他了。

于是,况且接着讲起了那段历史。

他接到捷报后,不喜反怒,敕令王守仁把宁王放了,他要在鄱湖跟宁王一决雌雄。就如当年太祖在鄱湖大战陈友谅一样。

说他就该返回京师,或者中途停下,等待王守仁献俘。然而武宗皇上实在是另类了。

“老夫只是特例,王守仁也是理学大宗师,你看人家,官学问两不误,还能带兵平叛,被封为建新伯。本朝文人建功立业,他可是第一人。”

“可能是古董吧。”况且正浏览手卷,里面都是陈白沙理学的主要理论观,还有一桩桩公案,颇像禅宗里的传灯录。

“那是,他整天带着一堆学生,一边讲究理学上的学问,一边游山玩,顺带着还把山里的山贼剿灭了。可王守仁只有一个,不会再了。你想当第二个?”

况且昨晚的预他现在也有了,而且更为烈。

况且想了想说:“讲完了,宁王脑袋都砍了,还有什么故事可讲。”

“你幸灾乐祸啊。”况且恨得牙直发

况且此时倒是轻松了许多,尽家里一连串的来客人,却未产生是非。

“当然是真的,我是跟你讲史书,不是讲评书。”

王守仁当然不肯奉旨,他带着宁王东躲西藏,就是躲避朝廷使节,唯恐这些派来的疯真把宁王放了。一旦放虎归山,天下真有可能易主。

“你天天吃不腻啊。”况且皱眉看着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