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十章 萧妮儿质疑况且(2/2)

很简单,只要不是贫无基的人,没人愿意娶公主。娶公主如同娶个祖宗门,得供着哄着,一个不兴就会大祸临,伴君如伴虎,娶公主也差不多。小两在新房中闹个别扭,就可能闹灭族大祸来,谁还愿意啊。

一场泼天大祸,因为郭仪这个人的特殊地位而化解,这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大多数时候,这类事情的结局都很悲惨。

这就是大唐公主嫁的真相,直接是先选中,然后抓。这跟皇上每次选秀,也就是选嫔妃差不多,不过公主只抓一个人,选中了,就没跑了。

这其实就是小孩斗气,公主本不明白她这一闹可能真闹一个大家族的灭族惨案来。不过对方是郭仪,公主老爹代宗皇上也没辙,他泪对公主说:你公公是真不愿意当皇上啊。言外之意是,他要是愿意当,这天下还不一定是家的呢。

可叹可悲,房玄龄家族的命运早被注定:灭族。

为此,郑公恨了白宰相一辈,动不动就上书说他的坏话,以图报复,好在宣宗还算英明,知事情源,一概不理。白宰相才逃过大祸。

还有另一个案例。同样是大臣,也是功臣,房玄龄可谓大唐开国文臣第一,又是大唐名相之首。他的儿也娶了公主,当了驸爷。

唐朝时,郭仪的儿娶了公主,夫妻二人情也还不错,只是夫妻过日,就像锅跟勺,怎么说也得磕磕碰碰的。有天两人闹了别扭,闹着闹着最后拼上爹了,公主说,我爹是皇上。意思说你得事事听我的。这话真没说错。郭仪的儿也是因为在家里,又仗着老是大唐第一功臣,就梗着脖说,我爹还不愿意当皇上呢。

再说一个故事,唐宣宗时,公主看上郑家公郑灏了,郑家是中原故族,地位跟大唐开国的陇西贵族相抗衡而不落下风,同时也是皇家跟陇西贵族通婚的门货。

而皇上选秀则会天下动,民间听闻风声后,上把没嫁的女儿赶嫁掉,也不门不当不对了,许多穷小还真拣了个大漏,就此娶到富家女。

这段故事后来改编成戏曲,在民间传千年,就是著名的《打金枝》。

都说皇上的女儿不愁嫁,这是天底下最大的谎言,皇上的女儿大多数是下狠手,娶的驸

郑公是想赶到未婚妻家里,上成亲,把生米煮成熟饭。皇上总不能让一个已婚的男人当驸吧。

史书上说,大臣们上殿都不敢仰视唐太宗,因为他神威无比。这不过是文人笔法,搁谁天天上殿见这样的凶人,两也得哆嗦。因为他无人不敢杀,无族不敢灭,还不用讲任何理。

这一句话可就炸了锅啦!公主立返回皇,找老爹诉苦,说丈夫不仅把他打了,还说他爹连皇上都不愿意当。

孰料,公主不仅**,还有怪癖,跟辨机**时,还非得着夫婿一旁观看。这简直是对房公人格的侮辱,这个驸爷当得窝啊,房公最后实在忍不下去,一刀杀了公主。

仪回家听说后,立把儿了一顿,然后捆得结结实实的请罪。即便以他特殊的功劳和地位,也是觉小命难保,整个家族的命运都有覆灭之虞,当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代宗时天下风雨飘摇,全仗郭仪四面征战,稳定全局,所以郭仪有再造大唐之称。代宗是真少不了他,更不敢得罪他,一旦拿他开刀,会令天下功臣寒心,王朝有可能就此土崩瓦解。

这一刀同时也灭了房家一族,唐太宗什么时候跟人讲过理?他连亲哥哥亲弟弟照样满门抄斩,只剩下一个弟媳,那是因为两人有猫腻。还有他老爹,照样遭囚禁。所以说,天下第一狠人非李二莫属。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的宰相白中了解情况后,上用堂帖,也就是中书堂的最行政命令,派人八百里急行,把郑公抓回来当了驸

可是,傲的公主看不上房公,公然跟名僧辨机私通,说是私通只是字面上意思,其实是公然同宿同。房公怎么说也是大唐第一衙内啊,比俅儿地位不知到什么地步了,却也只能一忍再忍。

代宗见郭仪如此置儿,只好苦笑:令公啊,不痴不聋,不家翁。意思是说要想当一家之主就得装傻装聋,许多事就假装看不到听不见吧。随后命令公主随公公女婿回家。

民间百姓只有一个想法,宁可把女儿嫁给贫无立锥的穷小,也不能被选里。一侯门似海,这辈可能就再也见不着女儿,是死是活都不知

危机四伏,就是娶公主的代价。顺便说一下,公主不能娶,只能尚,也就是攀的意思。另外,公主的女婿称驸,郡主的女婿就只能称仪宾了。史书上有驸府,仪宾府,指的就是这两家,不能混淆。

郑家在朝中也有人官,知消息后,上通知家里,郑公消息后,立骑快来个千里大逃亡,毕竟圣旨未下,这不算抗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