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四十章 盐帮撤出凤阳城(2/2)

不少人上来围观,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是,不是圣旨。”

古时传下来的一句老话叫:识文断字。这就是知识分的标志。其实是传错了,应该是识文断句才对,为何说是断句?因为古文没有标符号,句跟句之间不断开,要想读懂一篇文章,首要的功夫就是能把句断开,这叫断句,用文字学的术语讲叫:句读。

盐帮三都是心狂震,这是什么情况啊,这八个字可是天价啊,本来不可能找回来的财,全乖乖的回来了。

“没那么简单,或许真有用,盐帮这几个人没把握的事不会的。”左文祥笑

“我也觉得是咒语,不知有什么用,反正他们这样要求,我就照办吧,只要他们别来烦我就行。”

没办法,那时候文盲太多,所谓满城贴告示,还有不识字的,说的就是这情况。

古时,如果皇上要发布告全国人民书,各地官府就得把圣旨抄录一遍,张贴在所有城市乡村的主要街上,每张圣旨下面还要有专人负责解读。

“这是圣旨吗?不像啊,没有皇家大印。”

盐帮总舵主司延昭召集各分堂舵主,连夜商量了大事,然后收拾财。第二天,天蒙蒙亮便召集所有人了凤城,何日重回凤,再议。

不怪大家看不懂,况且写的是草书,签名更是用的狂草,他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以后有麻烦,自己可以否认,那狂草的许明就是草书大家张旭都认不,真的只是一个符号了。实际他是想多了,除了左家和震武镖局,整个凤城里只知小神医和药王,本没人知许明是那路神明。

看得那么,跟守护国宝一样。

这八个字说的是什么意思?是咒语,是符号还是其他什么?

唐宋圣旨基本都是这样的文,当年司光复,朝廷任命他为宰相,司光就以自己不擅长四六句为由推辞,朝廷本不买账,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会不擅长四六句?你这是把皇上当傻瓜了。司光只好当上宰相,当然政绩不佳,也是北宋气数使然,未必都是司光的错。

“啥用没有,要是有用,我自己找张纸,在上面写下一百万两银,还能真有一百万两银到手?”况且直白

其实李家兄弟、洛城双骄没那么傻,财是还了,也只是十分之七八,佛无量跟几个当铺老板、钱庄老板的私人小金库,查无依据,因此分文没还。

盐帮撤的当天,城门大开,全城解禁,凤卫的官兵都回到驻地,凤府的捕快公差也都各各的,所谓缉捕洛城双骄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此刻,盐帮三才知自己有多渺小,在已经变成龙潭虎的凤城里,他们三个人太轻飘了,本不够分量。

这里的,也太浑了,玩不起啊。

圣旨用的都是文言文,而且讲究骈四骊六,也就是四六句。比如《滕王阁序》里有这样的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当然这不是标准的圣旨专用四六句,只是个例

刚过了一天,盐帮凤府分堂那片废墟里,丢失的财像是地上长的草一样,突然冒了来,城里几大当铺、钱庄里,大批金银银票珠宝一夜之间全都突然回来了,仿佛这些财宝就是放在哪里,从来没丢失过一样。

盐帮拿到那张纸后,就张贴在城里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的坊门上,最里面是盐帮的人把守,然后是凤府的人把守,最外面是凤卫的大兵把守。

“这八个字也许真有力。”左文祥心里已经明白了,还是故意沉

此次虽然损失了一些财和人员,但是跟李家兄弟、洛城双骄的梁总算解开了。这比多少银都重要,盐帮跟这两拨人里的任何一方都死磕不起,冤家宜解不宜结,还是趁早解开的好。

没人明白纸上写的是什么,来此观看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此事也传遍了整个凤城。

可是如今在这张大纸下,本没有专人负责解读,所有人都闹不清贴这张纸,还重兵把守,究竟想嘛。

城里没人注意到,在墙上张贴的况且写的八字真言,突然无风自起,飞到一座楼里。一位贵家公打扮的人把那纸张握在手里,冷笑:“真当自己是千机老人了,正是可笑,可世上还有更可笑的人,居然自动钻这骗局里。”

第二天,左文祥的话应验了,况且写下的八字真言的确值一百万两纹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